江苏化工园区污染治理加强,膜处理在江苏市场上可有所作为?
2018年,我国化工园区将面对严厉的环保督查,目前多省已有关停、撤销化工园区的现象。为了加强管理,近两年国家和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,要求新建化工企业必须进入园区内,园区外的必需搬迁入园。
江苏化工园目前现状:
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一位基层干部曾坦言,不少化工园区在成立之初都是采用“捡到篮子都是菜”的方法,管理较为粗放,“废气、废渣及废水”治理都是被动跟上,没有做好前期规划。
有专家指出,江苏有的园区不同类型企业混杂布局,难以实现区内物料、能量等资源共享、共生发展,不仅无法发挥园区循环经济优势,甚至可能引发更多安全环境风险等问题。
据江苏一位环保干部透露,由于不少化工园区成立之初“三废”设施处理不到位,有的园区有偷埋危废固废,有的排污河长期污染,污染家底不甚清楚。
部分化工园区负责人反映,园区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规划评审把关不严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,污染物收集能力、处理能力、清洁能源供应能力都比较欠缺,需要逐步改善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益不惜铤而走险、偷排手段比较隐蔽,也会加大整治难度。
在多个污染环境案件被挂牌督办、部分市级领导被公开约谈之后,化工大省江苏开始对沿海化工园区整治工作下狠手。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沿海化工园区整治工作会议上,江苏省决定建立沿海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,完善和提高废气、废水和固废处理排放标准,加强污染物收集、污染物处理、清洁能源供应、智慧监控等四个能力建设。
过去十几年,江苏省先后开展了三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,累计关闭了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。2017年又关闭了1421家落后化工企业。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,江苏省的化工污染状况有了较大程度改观。